2016年 第10期目录
社会学研究 (3)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主体关系链中的风险治理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刘滨;何卫平 (6) 媒体融合背景下公众参与和博物馆运营 杨秀侃[1];王美佳[2] (9) 困境与出路:未成年人社会调查主体的选择 杨雯清 (12) 新城区建设中规避生态环境负效应的对策研究 庄国宝;任道远 (15) 匠人精神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初探 毕鸿昌 国际关系研究 (18) 试析达乌特奥卢外交思想下的土以关系 杨彪 经济学研究 (21) 国内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研究综述 潘一;姚国荣;章欣 (24) 基于DEMATEL的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曹慧娟;张德化 法学研究 (28) 我国法院绩效考核制度的反思与调整 苏斐然 (31) 浅析我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张晓丽 (34) 参与式治理视域下城管行政执法改革微探 郭颖 (37) 关于大规模侵权及其救济现状的调查报告 王珂珂 (39) “误汇款项”之三角不当得利类型探析 魏溜溜 (42) 论我国小额诉讼程序之重构 张冬琴 (45) 行政法院启示录——以法德两国的行政法院体制为鉴 刘炎;吴俊明 文学研究 (48) 论阮元《诗书古训》编纂及其“古学”思想 陈树 (51) 《剪灯新话》在日本的嬗变之考察 李晓光;孙波 (54) 创意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叙事语言 刁曼云 (57) 《怀疑》中的正义与非正义之争 姚敏 (60) 加籍华裔作家应晨(Ying Chen)的双重写作身份 周莅濛 (63) 从性别视角论《诗经》中积极的女性形象 马路路 (66) 狂人:中国文学的典型形象 冯能锋 (69) 深渊与拯救——《美丽新世界》主体之死与诗性经验 李蓉 (72) 论《看不见的人》的追寻母题 王改霞 (74) 论历代诗人对韩信出路的设想与反思 徐晶 语言学研究 (77) 论语用能力的提高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理解的促进作用 尹化玲 (82) 国内近二十年称呼语研究新发展 杨思凝;王梅 (85) 汉语三字格缩略语概念框架元素的语言形式化研究 史小平[1];陈心远[2];尹铂淳[2] (89) 汉英双语句法表征对比分析——一项基于英汉、汉英句法启动的实验研究 贾玮 (92) “临时”的词汇化及其句法表现? 辛慧[1,2] (95) 国内语言磨蚀研究的回归性分析与展望 李丹;蒋叶群 (97) 基于韵律视角对不礼貌现象的诠释 付丽;徐春霞 (100) 大理白族情歌修辞艺术探析 杨伟苹 文化学研究 (103) 阿坝地区多元信仰文化的地理基础研究 胡尧 (106) 从婚礼与生育礼看维吾尔族女性社会角色的转换——以喀什老城为例 果海尔妮萨·阿卜力克木 (109) 民间忠厚家风及其传承价值——以福建永泰三洋鲍氏为例 赵书琴;陈桂蓉 (114) 季札三次让国研究 单松 (117) “泡”出来的成都文化:简评王笛《茶馆》 孟晓霞 (120) 庄蝶梦中的亚文化解析——以《太子妃升职记》为例 陈影 (123) 《功夫熊猫3》对中国元素的误读 柏阳 翻译学研究 (125) 温柔富贵乡 谁解其中味——从生态翻译学解读红楼美食英译 陈莉 (128) 林译《拊掌录》诗学改写研究 王雪 (131) 非美籍球员名字翻译问题与方法 郭雅楠 科技理论与实践 (134) 乒乓球机器人击球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汪珺;王勇;张春鹏;刘罡;徐斌 (138) 包装设计多维形态的构建与启示 魏攀;李建建 (140) 有关方程f(x)=0根的研究 刘瀚文 教育与教学研究 (144) 关系哲学视阈下师生关系的新探索 朱小明 (147) 慕课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吕靖波 (150)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微生物学实验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王光利;叶素琴;刘远;徐大勇;李峰 (153) 语块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彭波 (157) 中西外语学习文化差异视角下试论大学英语学习文化的重构 张梦雪;唐文杰 (159) 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重构 李晓娟;武鑫山 (161) 论大学生个人价值准则的培育 邵晓红 (164) 基于工作过程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改革实践——以“软饮料生产技术”课程为例 温睿 (167) 浅谈“卓越计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利与弊——基于中北大学机电专业的个案研究 王彦科;刘陈艳 (171) 教育新常态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基于“黑板经济学”的思考 陈晓乐 (173) 基于“みんなのCan-do”的翻译课程教学实验研究 王珏[1];韦立新[2] (176) 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吴素芳 (180) 绥化区域文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研究 管淑波;王子鸣 艺术论坛 (182) 论游寿书法的艺术特色和地位 阮宪镇 (185) 试论日本浮世绘对欧洲绘画的影响 迟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