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09期目录
史学研究 (3) 《睡虎地秦墓竹简》注译商榷三则 衣抚生 (5) 论《颜氏家训》的儿童早期教育 谭洁清 语言学研究 (8) 言语幽默中的重新表征、合作与审美 尉万传 (12) 南宁普通话陈述句语调实验研究 唐七元[1,2];刘宇[2] (16) 留学生汉语习得HSK考试词汇的偏误研究及教学建议——以“临时”为例 辛慧 (19) 口头语篇中的会话分析——基于电影《林肯》索氏风格的台词 徐坤;刘治国 (22) 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特点的语料库文体学研究 陈建生;王岩 (25) 强势模因的“遗传”与“变异”——论网络流行语的模因工程 赵军伟 (28) 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句法研究 卢晓晨 (31) 从索绪尔语言价值观看网络流行语的存亡理据 朱保营;刘悦明 (35) 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死隐喻复活机制的研究 谢竞贤;史玲玲 (38) 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与语调的互动研究——以《老友记》中的well为例 余志玲;谢徐萍 (41)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述评 杨柳林;王梅 法学研究 (44) 我国技术合同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杜蓓蕾 (47) 浅析公共健康危机视域下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 潘金平;黄婷 (50) 论远程交易消费者“反悔权”的适用范围 李清莉;曾思鹏 (55) 论出卖他人不动产——以一起冒名处分案为例 袁昊 (58) 司法裁判行政决策模式研究——以审判委员会为视角 王超 (61) 对利用未成年人进行乞讨现象的法律思考 刘节 经济学研究 (63) 国内养老旅游研究综述 单亚琴;姚国荣 (67) 基于空间句法的徐州城市商业空间研究 赵美玲;刘迪;吴欢;焦眉;顾敏 (71) 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路径探讨 陈平花 (75)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的公共政策体系研究 周静 (78) 宁安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浅谈 宋梓宁 文学研究 (80) 身份认同与文化冲突——评谭恩美新作《惊奇山谷》 孙丙堂;赵茹泉 (84) 论吕本中词的创作成就 罗莹 (86) 《坟墓的闯入者》的黑白世界 袁秀萍;侯丽香 (89) 解析《源氏物语》中光源氏的“俄狄浦斯情结” 李金凤 (92) 两难境地中的美好情调——解读《春桃》 闫顺玲 (95) 论萧统对陶渊明和谢灵运接受的比较 郑超 (98) 凯特·肖邦《一个正派女人》的潜文本解读 张荣梅;秦静 (101) 论《霍小玉传》中李益婚姻观的三度发展 王彬[1];左宏阁[1];王寅[2] (104) 厚土上的绚烂——论《白鹿原》的创作特色 马瑜 (106) 从文化霸权的角度看《洛阳伽蓝记》中的茶酪之争 刘骁 (109) 死亡叙事的模式与悖论——以钟求是短篇小说《星子》为例 吴玲 (112) 封建家庭中的自我救赎——浅析《妻妾成群》 李晓文 (115) 《海上扁舟》中自然主义的体现 俞凤芸 (118) 浅论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 滕紫欣 (121) 从悲观宿命论角度解读《无名的裘德》 卫丽 (123) 从吴志鹏形象看《生命册》对知识分子的解读 刘蕊 社会学研究 (126) 试论“久负大恩必成仇”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苏现翠 (129) 从社会变迁看我国生育观念的转变 周立环 (132) “角色选取”模式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应用探析 张韧韧;齐贵云 政治学研究 (135) 浅析网络民粹主义的矛盾性及其规制 陈虹 (138) 对绥靖政策的辩证评析 王卓 翻译学研究 (141) 文本功能视角下化工英文专利文献翻译 石蕊 (144) GET测试英译汉中的逻辑转换 陈宣荣 (147) 微信朋友圈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张雨薇 科技理论与实践 (150) 解析函数高阶导数公式的研究 杨全 教育与教学研究 (152) 外国文学经典与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有机结合研究 徐丹 (155) 微信辅助下的英语视听说翻转课堂模式 于亚晶;王华军 (158) 概率统计课程“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珊 (162) 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 戴春霞;彭慧卿;李耀芳 (165) 教育见习对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影响研究 竺金飞 (168) 独立学院ESP测评体系的构建——以南航金城学院为例 刘秀荣 (171) 高职专业日语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丁德军 (174)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色谱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 孙艳涛[1,2];王丽[1,2];王良[1,2];姚婵[1,2];姜大雨[1,2] (176) “二外日语”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改革研究 刘洋[1];王钰琳[2] 文化与艺术论坛 (179) 韩剧《太阳的后裔》叙事的创新与突破 李维倩 (182) 刍议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创作 迟钦;裴海 (185) 日本校服的文化研究 李晓光;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