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03期目录
政治与哲学研究 (3) 从共同体关系样态出发的正义考察——戴维·米勒多元正义观研究 牟海侠 (6) 试论网络实名制与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 胡平平 语言学研究 (9) 汉俄语递比构式的对比研究 钟晓雯 (11) 古知庄章组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的读音分合 冯青青 (14) 汉语关联词语隐现分析——以《风光汉语·中级泛读I》为例 黄弋桓 (17) 议日本诗歌中的“对偶辞格” 刘长远 (20) 山西大同方言“圪”缀词探微 周超 (23) 浅谈《战国策》中的重言词 蒋婷婷 (26) 永州“零陵话”中男性亲属称谓泛化现象探析 叶佳玲;李素琼 法学研究 (28)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法官自由裁量权研究——以民事司法为视角 陈苹苹 经济学研究 (31) 股权众筹的探析及风险防范 刘降斌;蹇欢;蔡勉希 (34) “一带一路”背景下牡丹江对俄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升级研究 张艳臣[1];孙宏锋[2] (36) 基于循环经济的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逆向物流系统探析 王雪;刘丹 (39) 浅析央行扩围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 马紫玉 文化与艺术研究 (43) 从“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看黑格尔的中国文化观 陈霞 (46) 女旁汉字构造与社会文化内涵 毛伟东 (49) 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语言 于丽燕 史学研究 (51) 吴稚晖和勤工俭学运动 陈清茹 (54) “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春秋左传〉所见周代重大礼制问题研究》书评 刘晓燕 (57) 浅论东西方铺首衔环的关系 王家梦 (60) 李鸿章“和戎外交”基调下对日外交思想变化研究 赖勖忠 (63) 法律史学视域下的汉代秋冬行刑制度略论 林洋 (66) “海权”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段明伟 文学研究 (68) 对“看客”的嘲弄和来自佛教的启示——我看《生死疲劳》 夏雨 (71) 论《村子》中的乡土人情 曾军山 (75) 透过创伤叙事看《向我来》中的美国华裔身份重建新出路 刘笑飞[1];刘瑞霞[2];刘玲[1] (79) 从英文小说《黑猫》解析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周梅 (82) 《雌木兰替父从军》创作意图探析 赵婷 (85) 一场朝美博弈的美式空想狂欢会——解读影片《采访》的政治性和娱乐性 张艳 (88) 《檀香刑》小说的语义变异研究 邢玮 (91) 灵魂深处的颤音——白先勇《香港——一九六〇》透视 郭颖 (94) 从语言艺术的视角论韩愈散文对《法言》的继承 安然 (97) 保罗·奥斯特《玻璃之城》中的反侦探叙事艺术 刘昌蕊;郭萌 (100) 毛姆《刀锋》叙事情节设置的技巧分析 李维倩 (103) 意识的流动之寻找生命的航标——以《海上无航标》为例 刘莹 (106) 由马克思、恩格斯悲剧观浅谈巴金小说中的人物悲剧 王宇萱 (109) 欲望与缺失——《路》的拉康式解读 马缓缓 (111) 从自然主义视角分析《街头女郎玛吉》中玛吉的形象 李苏婷;王桃花 (114) 后现代语境下美剧《超市特工》的人物性格与语言特色 李艳飞;林娜 (117) 从《创世纪》看犹太人的“民族性” 叶如祥 (119) 论王安忆《小城之恋》的情爱叙事 刘雪松 (122) 浅析芥川小说《将军》中的N将军形象 王晴晴 (126) 陈雪《蝴蝶》中的动物意象解读 吴红欣;肖向东 (129)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解读艾米莉的诡异人生 宋梅梅 (131) 简析《禁闭岛》的叙事特色 刘茜 翻译学研究 (134) 法庭口译译员话语角色的构建研究——基于戈夫曼的“参与框架”理论 江伟玲 (138) 从翻译美学视角下探析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何蓉 (141) 英语流行词文化透视及其翻译 崔艳华 科技理论与实践研究 (144) 新型咬合桩咬合面抗渗性能试验研究 嵇晓雷[1];杨平[2];胡光云[3] (147) 纳米硫化锌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孙红梅;贾林艳 (150) 已知解析函数的实部或虚部求解析函数 杨全 (154) 食用菌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测定及其对Fe2+的吸附作用研究 叶兆伟;殷东林;李尽哲 教育与教学研究 (157)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影响机制研究 张勇昌;耿潘潘 (161) 英语精读课语法教学现状分析与新模式探索 陈晶晶[1];李春艳[2] (164) 基于新课改教师适应性的U-S教师教育共同体运行策略 赵李明 (167) 论教育在科学与人文“场域”间的二律背反 吕伟 (171) 外交学、英语专业课程的交叉渗透研究——以“美国政治与外交”课程为例 陈广猛 (174)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专业外报外刊阅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程跃 (178)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设计与实践 安静 (181)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刑法教学中的应用 孔令仙 (184) 基于“听记说”的互动式听力教学探究 王严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