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02期目录
行政管理研究 (3) 福利国家的危机管理理论研究 陈帅 (6) “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的地方政务微博传播 胡衬春 (9) 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计算模型构建及所需数据分析 黄建瓯[1];张俊丽[2] 环境与经济 (13) 中国环境美学的回顾与展望 廖建荣 (16) 制浆造纸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李杰中 史学研究 (20) 明代武学始置时间考辨 黄谋军 (24) 北宋官员休假制度述论 赵怜怜 (27) 从以礼责官到任情坏法——唐代官员受贿贬官现象探析 周永平 (30) 两《唐书》拾遗、补阙歧误考订 陈楚羚 (34) 周初禁酒诸事考 李忠洋 (36) 政治人与知识人:民国前知识分子角色扮演分析 张伟;李星霖 哲学研究 (39) “贤贤易色”小考 李睿 文学研究 (42) 《战国策》中张仪形象探微 张辟辟 (46) 读图时代文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秦春 (50) 《幸运的吉姆》中的后现代书写策略 史龙 (53) 汪中诗歌用韵考 韦怡 (57) 论《菜根谭》的人生哲学及其启示 谢芳[1];王学锋[2] (60) 《米格尔街》中模仿情节下的迷失主题 祁玉龙;于晓溪 (63) 真实的自我的回归——苏菲主义视角下的《天黑前的夏天》 周丽萍 (66) 刻板印象下华裔女性身份的定位 林粲 (69) 《沉船》成长主题微探 张一帆 (72) 从《赌徒、修女和收音机》看海明威的存在主义哲思 吴汶美 (75) 论沈从文都市底层叙事中的贫民形象 张婉婕 (78) 莫里森小说《慈悲》的前景化语言研究 安立冰 (80) 浅析《秋胡戏妻》中的罗梅英形象及成因 刘方园 (83)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空间批评 杨曼 (86) 《为黛西小姐开车》中族裔文化的互认与包容 林海霞 (89) 宇文所安对《诗大序》的“他者”阐释——以“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为例 徐瑞卿 (91) 用拉康三界论分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身份建构 张嘉瑶 (94) 《阿拉比》的心理叙述学分析 郑瑶 (96) 从“本我”和“自我”浅析王葡萄和扶桑人物形象 杨意 (99) 浅析夏多布里昂的宗教观——以《阿达拉》为例 刘璇 (101) 浅析《聊斋志异》中公孙九娘的悲剧美 仝娜 法学研究 (103) 试论被判刑人移管制度的几个问题 王展 (107) 民事庭审录音录像研究——以程序违法为视角 蒋丽华 语言学研究 (110) 《过零丁洋》的功能文体解析 覃玖英[1,2] (113) 基于音高分析的学习者语块质量研究 杨萌 (116) 三派融合:二语专门用途体裁写作教学模式构建 荣觅 (120) 听力练习中任务类型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徐琳琳;吴婷 (123) 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语码转换的功能研究 徐晓斐;夏慧言;王梅 翻译学研究 (126) “多维整合”原则关照下的政治隐喻翻译 余小梅 (130) 分析等值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有效应用 黄玲玲 (133) 新文化语境下的两种翻译观——鲁迅与梁实秋翻译思想探微 齐建涛 (136)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西游记》中文化内容的翻译 周风琴 (139) 模拟交替传译中的停顿现象研究 蔡玥琳 (141) 译者的主观意识在文学翻译中的效用 王汉君 (144) 试论唐诗叠词的英译 李雪 (148) 汉语电视剧作品英译之“殇”——以《甄嬛传》英译版为例 王娟;王文婧 文化论坛 (150) 谭恩美对中国民间故事的言说 陈小芳;李新德 (153) 日本山岳信仰中的女人禁制与现代社会——以奈良县大峰山为例 王欢欢 (155) 浅析网络穿越小说繁荣的深层文化原因 黄婷;符蓉 (158) 电影《终结者》中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项湄 教育教学研究 (160) “双校园”模式下的小语种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广外南国商学院为例 张西艳;尹向红 (163)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慕课”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结合的策略研究 陈耿庆;王雏维 (166) 高校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展凯;张悦 (169) 写作日志在“英语专业基础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孙丽 (173) 孔子与张载的道德教育之比较 于丽燕 (176) 伊斯兰教教育的特点和成效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 魏寒梅 (179) 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周义龙 (182) 案例教学热的冷思考——以公共管理类学科为例 康丽丽;唐庆鹏 (185)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研究 光峰[1];姚程宽[1];卢灿举[2];胡宗海[1];朱晔[1]
|